we Join together, for Healing & Ascension, Sharing & Learning, Serving & Loving
我們相聚一起, 為 療癒 和 提昇, 學習 和 分享, 服務 和 愛…

Tuesday, May 3, 2011

從中醫的角度看氣功與能量~

[易經]中,主張宇宙間的運作是循環不息的,而陰陽交替則是此運行的特性,此等現象不僅存在於自然界,也出現在人事的更迭當中。儒道兩家及傳統中醫也都是抱持此等觀點。

陰與陽的平衡與和諧,而推動此歷程的能量則稱之為「氣」,在自然界運行的氣與在人體內循環的氣是一樣的能量。除了氣之外,在人體內的血則如同自然界的水一般,也是周而復始地循環著。

陰陽及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其中每一個元素都與宇宙的運轉及人體內的五臟六腑運作有關。在此五行運轉中有相生相剋的現象。

目的是在於幫助人們回復到健康的狀態。

當經絡没有被阻塞且氣血處於平衡的狀態時,人們的全身,包括身心靈三者都將和諧地一同運作,並相互影響著。

傳統中醫認為,氣阻塞與不平衡的來源分為外在與內發兩種:外在環境包括氣候變化、風寒或環境中的污染,以及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:而阻塞與不平衡的內因則來自於個人之情緒因素,情緒失衡會使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受到影響,並且造成人們與外在環境的互動上也會受到阻礙。所以,要恢復健康勢必要能改善個人的生活習慣、調整身體內部的機能、促進體內氣血流通與協調,並調整個人的情緒。

中醫:中醫旨在治療「整個人」。它關注到治療情緒,因為情緒是疾病的主要原因。根據陰陽五行的理論,中醫致力於幫助個人達到和諧與平衡並變得完整。

氣功:氣功是中國傳統的醫療方法之一。它採用呼吸冥想,以及靜心養神的方法。這種方法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毒素,而代之以來自宇宙正向與滋養的氣。它能平衡身心靈的陰陽元素,它能促進健康的個人內在、人際間,以及超乎個人之上的關係。它的目標是創造宇宙的和平與和諧。

我們根據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的理論,以情治情、五行與五臟六腑有關:五臟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六腑是大腸、膽、胃、膀胱、小腸與三焦。

順著改變動態,與生生不息的歷程──與宇宙治化的流動合一

萬物都共享著同樣的呼吸。

宇宙視為一個有機與統一的整體;它強調人類的身體不僅本身是統一的,它與自然界也是不可分割的。個人、社會組織與自然界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,這個有機體是永不止息的。它依照循環的法則,從黑暗到光明,從陰到陽,然後又倒過來。流動的本質就是陰陽兩極的交替;而流動的歷程則存在於自然界的變化中,並且對在其中的社會組織與個人有所影響。

能推動現象界之元素,並維護人體活力與健康的宇宙能量稱為氣,宇宙能量的走向不斷驅使兩極交替而滋生和諧平衡

人體的組成包括內在器官、組織與骨骼。每一部分都好像是個人生命歷程中所組合的小分子,在人體內形成一個整體,它們不可分割也相互牽制。人體內部器官不僅構築了一個完整的個體,它們也與五個季節有關:春〈肝〉、夏〈心〉、長夏〈脾〉、秋〈肺〉、冬〈腎〉;與五行相連:木〈肝〉、火〈心〉、土〈脾〉、金〈肺〉、水〈腎〉;與五個方位相繫:東〈肝〉、南〈心〉、中〈脾〉、西〈肺〉、北〈腎〉;與五色相行:青〈肝〉、赤〈心〉、黃〈脾〉、白〈肺〉黑〈腎〉。它們以經絡相連。

記憶不僅儲存在腦部,也儲存在延伸到身體的身心網路中。

移動式大腦之說,傳統中醫裡所說的「經脈」是否就是她所說的身心網路。而「氣」就是指揮者,莫非「氣」就是那個將訊息帶到腦部與身體各個部位的指揮者。

「氣」/磁場,它會受到周遭的電/磁場的影響。關於人體中電磁場的改變,人體走動或肢體揮動,都會讓身體內的電磁場改變;動作會產生並重新分配體內的電/磁場。

運動與情緒起伏都會對血液流動與生化反應造成影響。血漿帶有電解質,血流自然會影響到磁場,若能將體內的活動同步化,就會產生益於療癒的效果。轉變電磁場域也就會產生電磁磁場的能量,而能量就可以成為熱能。

宇宙與自然世界和人類的意識是相連的,也就是天人相應

陰與陽代表了兩股相反又具動態的基本力量在宇宙中運行不息,而且彼此互補。這些力量與五元素(即水、木、金、火、土)有關,而其中每一種元素又都有它自己的特性。

陰與陽的歷程可以簡單地敘述如下:對立,互依,消長與轉化。

陰與陽不僅對立而且也互相包含,二者無法單獨存在,例如:没有地就没有天,反之亦然;没有外面就没有裡面,反之亦然。這種共同存在的關係就是互相依賴。傳統中醫將運行歸於陽,營養則屬於陰,且二者無法單獨存在。如果腸胃或其他器官不運作,則飲食無法被消化或吸收;而如果長期不供應食物,則器官亦會停止運作。

太極-氣產陰陽,陰陽化合生五行。

有機體在與環境互動時會有維持情緒平衡自然傾向,為了維持此平衡,有機體儲備了一些特定反應。在理想的環境中,反應總是適切且與環境和諧的,但在不好的環境,扭曲的反應就發生了。不好的事件會產生創傷,未滿足的需求會變成未完成的情境,渴望導致依附,文明化使人否認自己的有機價值而去迎合他人的價值觀。這些都會導致能量的阻礙。

一個人的能量阻礙源自許多原因,這些阻礙可能隠藏於個人的文化,或承襲自他的祖先,不管它來自身、心,還是靈,它會影響整個人。

這些經驗相當微妙地,在不知不覺中深植於行為當中,並限制其自發且自然地成長,而此則將導致情緒、心理、靈性的困擾。一旦這些經驗儲存在記憶中,則會抑制覺察與回應的阻礙,使人看到類似的情境。所以,障礙常常根植於過去經驗,並使人們把注意力由現在拉開,回到未完成的過去事件,或期待的未來。

依據中國哲學與傳統中醫的看法,人類有一種本能維護與環境互動時,在其身、心(情緒)、靈上平衡。為了維持此平衡與和諧,個體會儲存特定的行為反應。在理想的環境中,這些反應總是適切且與環境和諧的,反之,則會有不當的反應。例如:有些不好的事情會引發創傷,像是未滿足的需求會變成未完成事件,渴望會導致依戀;文明化會人否定個人的價值觀,而去迎合他人的價值觀。這些都是個對當下時刻本具的自然體驗之轉向,此將引起個人在身心靈上的問題以及體內或與社會、自然界及整個宇宙互動時的能量阻礙。能量阻礙可能來自過去未完成事件,或者是對未來的期盼。

能量阻礙可能留駐在自我的生理、心理、社交或靈性界域中。傳傳統中醫認為疾病是能量阻礙、能量不平衡或能量不和諧的結果。能量不平衡或不和諧可能來自外感和內傷,外感是天候變化導致的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熱(火)等六淫病源,或者是環境中的疾病感染;內傷則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等它種情緒不平衡所致。能量阻塞也可能是由環境中,與重要他人的不健康互動關係形成的心理因素所導致。


宇宙間萬物共存且互相影響、氣貫通且連結萬物。

傳統中醫以整體觀主張人類、社會系統與自然組成一個有機體,而存在自然界的個人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。季節更替、晝夜變換、地理環境之遷移都會影響到人體及其健康。中醫重視情緒治療,因為情緒為疾病的主要根源。中醫以五行論與陰陽為基礎,戮力於幫助個人達到和諧與平衡並趨於整體的狀態。

傳統中醫實踐整體觀的理論,視人如宇宙。個人是大宇宙創造歷程中的一個小宇宙。每個人生而被賦予三個基本要素:儲存於薦骨裡的液體,即精;在胸腔內的呼吸,即元氣;以及在腦部的心理活動與在心臟的情緒,即為神。以形而上的觀點來說,他們源於天、地、人這三股力量;神源於天,精起於地,人生而有的能量即為元氣,此元氣使人類得以吸收地的精與天的神,而顯示於其身與心。

氣的運行非常重要,没有氣也就没有生命。

神指的是腦與心。每個人生就具有元神,而元神是無形且發的,並存於整個宇宙與每一個生命體內。元神是神的終極面,是之所在,也是意識最初的來源。元神在個人出生之後就滯伏而暗藏於社會與個人的制約下,不再顯於其意識覺察裡。

當陰陽處於平衡且和諧時,身體就會健康;當精、氣、神的陰陽處於平衡,一個人即會感覺舒適。疾病通常就是陰陽失調的表徵。

精、氣、神之關係密切;陰陽調和為健康之必須;環境的變化和氣溫的冷熱、月亮的圓缺、地球的動作、太陽的位置,全都會影響人類情緒與內在的器官。

人類的身體不僅本身是一個整體,它與社會系統也是不可分的。它形成自然界的一部分,以及整個宇宙進化的一部分。宇宙間的運行是循環不息的。

氣功是中國傳統的治療方法之一。它是一種呼吸、觀想,以及靜心養神的方法。這種方式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毒素,而代之以來自宇宙正向與滋養的氣。它能平衡身心靈的陰陽元素,促進健康的個人內心、人際間,以及超個人的關係;它的目標是創造宇宙的平靜與和諧。氣功可以分成兩大類,第一種是動功,第二種是靜功。太極拳是一種動功;靜功則稱為心齊與坐忘。靜功在漢末盛行,並延續到唐朝,共一千多年,它是一種靜心養氣的方法。幾個世紀以來,有許多氣功大師出現,創造了不同形式的動功來促進健康。

氣功是中國醫療非常進步的方法,不需要動針,即能有效地增加經脈中氣的流動,它能有效的平衡與調節氣的流動來消除並醫治疾病。氣功就是能量、呼吸與運動。

在中醫裡,這些阻塞的能量可以經由聲音、律動與呼吸,以及打通經脈的氣來得到釋放。道家的靜功用呼吸與觀想,來引導能量通過經脈以消除阻塞;而動功則用呼吸、觀想、聲音,與肢體動作來打開阻塞的能量。

宇宙是一個活的有機體。這個互相關聯的有機整體被看成是一個大宇宙,而人的身體則是一個小宇宙,在其中,身心靈都是屬於這整個有機體互相關聯的一部分。眾生是被氣推動邁向個人的整合,人際與超個人的和諧。雖然氣是無形無相的,但它充塞整個宇宙,擁抱、環繞、充滿所有的眾生。在實際運用上,這個無形無相的元素,以聲音、電磁波、光、熱、氣場的形式,可以轉化成為固體的質量,來支撐並供給身體能量。反過來說,有形的元素如體液,可以轉化成氣,氣則可以進出身體而產生療癒。


以氣功的角度來看能量的連結

*掤
一隻手向內彎成圓,掌心勞宮穴對正前胸,練拳時集結在手掌之能量傳送入胸內,則胸中之器官,如肺、心、肝等皆能強化,達成健康之效果。

*履
雙手向下向後履,配合落跨、鬆跨,可以將能量傳導到下肢,下達腳底湧泉穴。這樣能夠增強腳的肌力、耐力與平衡,不但不容易跌倒,尚可防止跌倒,而且也能增強骨質密度,可預防骨質疏鬆。

*擠
雙手合掌在胸前,後通於夾脊,成為環繞狀。練這一招時,意守夾脊,上通大椎,下達尾閭,強化整條脊椎骨,手、腳骨亦能受其強化。

*按
按之雙手心向前,意守手心之勞宮穴,手心頓時熱起來,進一步腳心也熱起來,手腳冰冷者的福音。手腳心能熱起來,代表能量、血氣通達四支末稍,集結在手心、腳心。

*採
採手是向下向前採,氣血、能量穿過雙手達於十指末稍,十指頓時有麻脹的快感。血是帶著營養素等補給四肢百骸,所以練太極的人最明顯的是雙手細嫩,又稱「美人手」。

*挒
挒手姿勢的感覺像是腳踏車之前把手,脊柱骨為支柱,手心亦熱起來。綜合了「擠」與「按」的感覺。

*肘
肘是以掌推拳,弓步肘擊。力量傳導路線是以腳骨推腿骨,上穿過脊椎骨,經過肩胛骨,透過上臂骨,最後到達肘,如拳經所云周身節節貫串。全身骨頭一節推一節,幾乎都強化了。

*靠
整個身體往下鬆沉,好像是橡皮糖被丟在地上之感覺。全身舒暢無比,肌肉肢體鬆透,連微血管都暢通無阻之感。懂得放鬆,情緒就能放鬆,精神就比較不會燥鬱。人生就會覺得美好。

*進
進步是練習前進的肌力及平衡,包括前腳落地輕靈無聲,虛實分清等。

*退
退步是練習後退的肌力及平衡,退步攬鵲尾就是連連退三步。

*顧、盼
左顧右盼主要是腰的轉動和步的轉移,靈活了腰和腳。

*定
中定練習中正安舒,保持身體上挺,虛領頂勁,脊椎與地垂直,防止老年駝背。

   < 本文作者 _ 陳淨芸 >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